0 基本参数
1 基本内容
一、研究背景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计划生育形成的学生入学率明显下降,迫使国家教委提出小学六岁上学,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儿童视觉发育会受到入学后近距离用眼环境的影响,为此全国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专家指导认为:近视就是“视近”,孩子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直接导致近视。要防治近视首先就是要减少用眼时间,然而现代孩子的负担繁重,课业压力大,减少用眼时间是不实际的。往往孩子成绩好了,视力下降却越来越快,近视度数不断加深。适合近视孩子的眼镜应该是能够解决目前沉重压力下孩子视力下降问题的眼镜。
衡量各种方法,专家一致认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雾视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近雾视疗法”。但问题是:①虽然与“雾视法”同样使用老花镜,可配戴低度凸透镜看近是实像并不是雾视,称作“雾视法”是不恰当的。②低度凸透镜从视光学角度使屈光实现看近相当于望远,可双眼的集合仍然处于看近的辐辏状态,面向全国推广是否会有潜在的危险性,为此专家组提出了附加基底向内三棱镜的理论性意见。选择低度凸透镜+基底向内三棱镜改善近距离用眼环境的手段,面向全国推广。
二、理论解析
根据眼球内外肌联合运动关系,如在看近时采用棱透组合镜片,一则可使上述调节与集合之间的矛盾得以解决,再则可以在眼内外肌三联运动中,使两眼眼轴过度外展形成负集合,由负集合带动形成负调节,使眼的屈光度降低,这样不但如前述单独用凸透镜可以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而且对过度调节所引起的调节性近视亦能起到诊治作用,还能由于负调节的作用使低度近视的近视度数降低。它通过对眼睛整体视光系统的调整,能够迅速改善使用者的视力状况。临床实践表明,使用几分钟后,有将近90%的人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能够不同程度地提高,当然所用的屈光度亦有所下降。由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因此,在临床应用时适应证的选择非常重要,需要严格筛选在读的青少年学生。
根据穿过三棱镜的光线会由基顶向基底折射,物体透过三棱镜会由基底向基顶位移的特性,看近时在眼睛前加上一副基底向内的三棱镜,将近处物体散射的光线改变成相对的平行光线,减小眼外肌对眼球的夹持和压迫,减小视近时候的集合幅度,达到视近等于望远的状态。(如图一)
图一 视近=望远
当以标准坐姿读书写字时,正常眼睛的屈光系统需要付出一个大约300度的调节(调节:当我们看近时,睫状肌收缩令晶状体前凸增厚的这个动作)。(如图二)
图二
如果在视近状态下,在眼睛前加上一个300度的正镜代替晶状体的前凸,我们就能看清楚近处的物体,这个动作我们称之为"不调节"(既睫状肌不运动)。(如图三)
图三
当近视100度时,眼睛在同样条件下需要付出200度调节就可以看清近处物体,若我们同样人为的在眼睛前加上一个200度的正镜,同样不调节状态下我们就能看清近处物体。(如图四)
图四
若此时我们在眼睛前加上一个大于200度的凸透镜(正镜)就以225度为例图五。成像后的焦点是落在视网膜之前,我们看不清楚物体。
图五
此时要想看清物体,视神经系统必须指令睫状肌反向调节,迫使睫状肌放松,从而使晶状体恢复扁平变薄,当晶状体近视的度数从100度变成 75度时,我们才能方可看清物体。在视神经系统长期放松作用下,调节性近视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恢复,同时反向调节动作也对长期处于收缩紧张状态的睫状肌进行了舒张锻炼和加强,从而使得调节力保持在正常状态!
三、研究现状
蒋模在《棱镜式组合透镜在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中的疗效观察》中通过t检验和x2检验对观察组116人在读写时配戴棱镜式组合透镜,对照组110人配戴普通近视镜进行数据研究。结果表明:1年后观察组近视平均加深-0.22DS对照组近视平均加深-0.76DS,两组近视加深度数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学生近视加深得到明显缓解。棱镜式组合透镜明显改善学生持续读写锁引起的视疲劳症状,舒适度达到95.7%,在观察期内未发现明显外斜。
刘雯、蓝卫忠等在《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近视发展影响作用的临床研究》中认为与单光镜相比,下加+2.00D的棱镜组合式透镜在控制近视患者负球镜增长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与眼轴长度相关。下加+1.5D、+2.0D棱镜组合式透镜对近视患者远近隐斜无明显影响,但患者的依从性较单光镜差,棱镜组合式透镜的更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潘学龙在《青少年近视预防控制新突破——棱镜式组合透镜》中认为:棱镜式组合透镜用加用凸透镜观察近目标使调节放松,三棱镜可以解决调节与集合的矛盾,有效地避免和控制眼轴的延长,看近时戴用它,相当于持续望远,持续望远产生的反向调节(松弛作用)来促使处于可塑性阶段的角膜曲率和晶体的屈光度更多的下降,对调节性近视和混合性近视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轴性近视,可以有效的抑制其发展,并能一定程度地降低近视屈光度。
张丰、王晓玉、路海峰等在《使用棱镜式组合透镜防控青少年近视发展的临床观察》中选6~18岁青少年近视622例,近视度数-1.0D - -5.0D,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2例配戴棱镜式组合透镜,对照组320例配戴普通框架眼镜,观察两组2年后屈光度。结果研究组38眼近视度数增加,占总眼数6.3%;对照组294眼近视度数增加,占总眼数4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806,P〈0.01)。得出结论:棱镜式组合透镜与普通眼镜相比,控制中低度近视发展有显著效果,是防控青少年近视发展的可行方法之一。
四、结论
研究表明:与普通眼镜相比,棱透组合镜片对于控制中低度近视发展有明显效果。该镜片通过科学、精细的望远锻炼,以及对眼屈光系统的调整和优化来有效降低近视屈光度,避免了因药物及接触型产品或手术疗法治疗近视所导致的不适或副作用,安全可靠。目前为止,在研究中未发生因配戴棱镜式组合透镜而出现隐斜增大和外斜的现象。但长期配戴这种处于负集合状态的眼镜是否会引起集合作用的减弱而出现外斜视目前尚不明确,需要眼镜行业的同仁们进行长期与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