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牌子123 首页 排行榜 品牌库 黄页 攻略 问答
 

钢琴

发表时间:2025-08-06
0
0
#供应默认分类#
钢琴(意大利语:pianoforte)是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1],有“乐器之王”的美称。钢琴由88个琴键(52个白键,36个黑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1709年,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发明了钢琴。 钢琴音域范围从A0(27.5Hz)至C8(4186Hz),几乎囊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是除了管风琴以外音域最广的乐器。钢琴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而敲

0 基本参数

  • 中文名: 钢琴
  • 音色: 丰富多样、具有较强表达能力、有颗粒感
  • 发明者: 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
  • 代表人物: 弗里德里克·肖邦、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 适用领域: 独奏、重奏、伴奏
  • 分类: 三角钢琴、立式钢琴

1 名称由来

历史沿钢琴外文名为Piano,它的全名应叫Pianoforte,意为弱强。由于这件乐器既能发出弱音,又能发出强音,才有了这样一个极为形象的名字。后来,也许是为了称呼上的方便,人们将表示强音的forte略去,只保留表示弱音的piano,并沿用至今。中文翻译成钢琴,则是因为在鸦片战争后,一些外国商人看到中国的市场潜力,向中国大量出口钢琴,并宣称这是由“钢”制作的琴,所以国人便开始习惯性地称之为“钢琴”了。

2 发展历史

3 起源

十八世纪

18世纪意大利人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天才发明“Pianoforte”是钢琴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了槌击式钢琴制造业向前发展的基石。
1700

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eo Christofori)在其位于佛罗伦萨的乌菲齐(Uffizien)的车间内对钢琴进行改造创新,通过敲击键盘的力度改变声音的强度。为此,他采用了包有皮革的小槌,通过击弦机敲击琴弦。新构造的钢琴最初命名为“Grave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 (意为:带有音强变化的古键琴),后来简略为“Piano forte”(意为:强和弱)。那时,克里斯托弗里击弦机已经是惊人地完美。 克里斯托弗里在费迪南多王子与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的帮助下,在佛罗伦萨成立钢琴厂“Christofori Piano Studio”。

1717

1717年左右,克里斯托弗·高特立博·施罗特(Christoph Gottlieb Schröter)发明了一种新型钢琴,并在德累斯顿的家里向公众展示。这架钢琴上的槌式击弦机要比巴托罗密欧·克里斯多佛利钢琴(Bartolomeo Christofori)的简单。

1725

家住(德国)弗莱贝格的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是十八世纪最著名的管风琴制造师。他制造出了德国的第一架槌击式钢琴。

1742年,约翰·邵荷(Johann Socher)在(德国)桑托芬(Sonthofen)建造了一架今迄今所知的最古老的方形钢琴,其尺寸与当时很受欢迎的翼琴相同。 十年后,弗里德里奇(Christian Ernst Friederici)在(德国)格拉(Gera)开始了方形钢琴的批量生产,他将其命名为“fortbien”。 1745年,弗里德里奇(Fridrici)制造出垂直三角钢琴,并将其命名为“金字塔”。
1770年,钢琴制作师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在1770年前后发展了新的击弦机,将弦槌置于琴键杠杆上。这种简单的构造形式也被称为“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对于维也纳古典音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这种类型击弦机的钢琴制作方法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

1782年,音乐家约翰·安德里亚斯·施特莱歇(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德国斯图加特)陪伴着他的朋友以及诗人弗雷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从斯图加特流亡到了曼海姆。施特莱歇首先在(德国)曼海姆和(德国)慕尼黑教授钢琴课程。1794年,他与约翰·安德雷亚斯·施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德国奥格斯堡)的女儿,钢琴家以及钢琴制造者阿奈特·施泰因(Nannette Stein)结为伉俪。

钢琴钢琴(4)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meo Ch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当Mozart(莫扎特)、Brahms(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谓给音乐创作锦上添花,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皇室和贵族纷纷把钢琴这一乐器纳入他们的乐队中,民众可以围坐在钢琴四周,聆听最新创作的优美旋律。工业时代的兴起衍生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钢琴在这一群体中大为流行。其中三角钢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通常用在与正式的独奏演出或与乐团的协奏里,而立式钢琴则更受家庭的欢迎。

拨弦古钢琴

钢琴钢琴拨弦古钢琴——哈普西科德(Harpsichord)在音源与演奏形式这两大特征上,都与击弦古钢琴有着完全相同的特征。就是外型上也基本一致,乃至如今我们仅从外型上难以分辨它们是哪一种琴。两种古钢琴在外型、音源、演奏特征上是一致的,但它们演奏所发出的声音效果则完全不同。这是由于激发琴弦方式的不同使然。拨弦古钢琴是在键盘的尾端装有拨弦的装置,其拨弦的拨子是以金属薄片包裹皮革制成,也有使用禽鸟的羽翎作为拨片,故也称这种琴为羽管键琴。按动音键而拨弦,十指可同时并用,弹奏出各声、复调音乐。这种激发音弦的方式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

首先,拨弦的方式使其音量、音色难以变化,且不可克服在拨动弦时产生拨动噪音。又由于拨片在琴弦上停留的时间不可能如击弦弦槌在琴弦停留的时音那样短促(0.3秒),所以琴弦不能充分振动,声音较弱而短促。这些缺点决定了它音乐表现力的不足。但其纤细而韵味十足的音色自有其独特之处,在古代的宫廷室内乐为代表的音乐形式盛行时,这种独具特色的音质有着无可替代的功能,其能在音乐历史舞台中风光300来年就证明了这一点。

击弦古钢琴

钢琴钢琴击弦古钢琴称为科拉维科德(Clavichord),它无论从音源、演奏形式、激发琴弦的方式都更接近现代钢琴。但是由于它的结构过于简单,一没有三级杠杆的传动方式;二没有击弦后立即脱离琴弦的装置;三不能快速连续弹奏;四没有现代钢琴所具有“软中硬”的弦槌。以上4个方面正是现代钢琴击弦机键盘的主要特征。由于上述原因,击弦古钢琴的音量小而纤细,具有一种恬淡的金属音色,有些像敲击钢片琴的声音特色,听起来也有其迷人之处。在小范围的室内乐作品中有着其它乐器所难以替代的声音效果,乃至在1709年现代钢琴问世后仍在欧洲乐坛上活跃了100多年。

随着现代钢琴的不断完善、社会生活的快节奏而出现的爵士乐、摇滚乐的需要,古钢琴——似柔弱纤细而又羞涩的贵妇人——也只能归隐于现代社会舞台的大幕之后了。自19世纪中、末叶欧洲又兴起了复古之风,欧洲各大中城市保存完好的辉煌古建筑群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美术、音乐等古典文化艺术长久的生命力使古钢琴又再着盛装,走上舞台。这正是我们人类在快速前进的路途之中回首望去所发现的不该丢弃的宝贵财富。于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重新奏响,古钢琴又翻开了新的篇章。

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应被遗弃,因为它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夕阳的壮美,使我们看到人类的先祖们所创造的文化,同时我们也更清醒地看到了现代乐器之丰富,现代乐器之王——钢琴如日中天的辉煌。

4 发展

国外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钢琴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弗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

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钢琴原理图钢琴原理图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当代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琴弦钢琴琴弦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钢琴钢琴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5 踏板

钢琴踏板钢琴踏板踏板(Pedal)是指钢琴下面用足踩的踏板而言。它是钢琴中除键盘外最重要的配件。1711年意大利乐器制造家克理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hristofori)在改造钢琴时发明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其中最常用的是延音踏板)

延音踏板:右踏板,也叫做延音踏板,又叫共鸣踏板。是英国人布劳马(John Broadwood)于1783年发明,通常是钢琴下最右内侧的踏板,也有书上称之为“增音器”,当延音踏板被压下时,平时压在弦上的制音器(Damper)立即扬起。使所有的琴弦延续震动,将踏板放开后,所有的制音器又全部压在琴弦上制止发音。由于按下制音踏板会使琴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故又称强音踏板(Loud Pedal)。

弱音踏板:中踏板。这个踏板在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中的作用不相同:在立式钢琴为消音踏板,与演奏技巧无关,主要用于降低音量避免打扰他人;三角钢琴中为持音踏板(Sosteluto Pedal)或者选择延音踏板,使某个特殊的音保持延音时长,主要供钢琴家使用,使用机会较少。

柔音踏板:左踏板,在平台式钢琴里,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会立刻向旁推移,使音量减少,并使声音变得非常清纯、柔和。而立式钢琴,踩下柔音踏板时,琴槌移近琴弦,藉以减轻冲力,减少打击的长度与强度,使音量变小。它的作用就不仅是帮助演奏者弹得更弱,也是为了增加声音的柔和,并除掉音质中任何敲击的成分。左踏板往往被比作“旋乐演奏者的弱音器”,它使钢琴在音量、音色上发生变化,借以营造出个性鲜明的音乐形象。

6 琴槌

琴槌(Hammer)外包着高品质的毛毡或绒布,由于这层“皮肤”多是羊毛造的,因而又称羊毛槌。它本身连着琴键,当琴键被按下时,琴槌便会打落琴弦上并借着琴弦的振动使钢琴发出声音。因此,它的作用是用来敲击被调音钉紧扣着的琴弦。

7 制音器

制音器(Damper)制音器是与弦紧贴着,用来阻止弦的震动。例如当钢琴上的琴键被按下时,钢琴内部的琴槌会打在一条条用铜制造的琴弦上,借着琴弦的震动发出声音。

8 击弦机

击弦机(Action)击弦机连接着琴键和琴槌,是整部钢琴的灵魂和最重要的配件。

9 音板

音板(Soundboard)音板位于钢琴内部的一块大木板,高档钢琴用枫树实木板拼成,现代低端普及琴有用密度板。它连着调音钉,紧贴着琴弦,当琴弦振动,音板会使声波高效率耦合到空气中,即将声音透过响板反射以及扩大出来。

10 琴键

琴键(Keyboard)整个琴键都是由黑键和白键组合而成。黑键36个,白键52个,共88个。部分钢琴不同。

11 演奏技巧

成功的音乐作品是作曲家最初的思想动机推动灵感创作,使其作品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想象力、表现力。通过演奏家十分娴熟的演奏技巧将好的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其中音乐表现应当由情感来支配,应当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一味地炫耀技巧是没有灵魂的音乐,因此两者有机地相容相依才能得到理想的音响效果。因此弹奏钢琴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音阶:音阶24个大小调是比较重要且有用的。很多大型奏鸣曲、乐曲、协奏曲都有很多地方有音阶,因此需要将音阶掌握好。弹音阶要注意的是让所有音发出来的声音都要一样,不能有轻有重,一定要注意手指的控制能力,如果弹音阶的时候还是有的重有的轻,控制不好力度,可能演奏不出令你满意的音色和旋律。

琶音:琶音包括24个大小调琶音跟属7减7琶音。这个是建立在音阶之上的东西,主要练习手指之间的扩张和伸缩能力,也是很重要的练习。钢琴曲中琶音部分占很大一部分,各式各样的琶音都会出现,但都是24个大小调属7、减7和弦的琶音变形模式,所以弹好基本琶音是非常有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八度:8度的演奏技巧有两种,第1个只用手腕技巧,第2个用手臂和手腕一起来完成。如果弹篇幅很长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技巧,如果弹最后结尾那一小部分8度就需要手臂的力量,这样才能弹出气势辉煌的效果。如果是两只手一样的8度片段,就需要手腕和手臂的配合使用,如果只用手腕或手臂就很难弹出ff的力度和很好的跳跃。

轮指:常用的轮指有3个指的,有4个指的。弹的要有较好的颗粒性,不能有任何模糊和混乱的成分在里面。比如说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的开头部分就需要很连贯的轮指。

和弦:和弦方面主要还是练习方法问题。不管是几个音的和弦弹下去都要整齐,不能有前有后,P的和弦演奏要非常轻巧、干净利索, f的和弦要有种金属般的声音,弹下去的音就要沉下去,不能弹下去的和弦给人一种发飘的感觉。

大跳:这个说白了就是很机械的动作,尤其是2个8度以上的大跳纯粹是技巧方面的事情,这个一开始慢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慢练才能让肌肉松弛下来,记住八度演奏琶音的位置,而且慢练的时候需要弧度,这样快弹的时候就不至于错音较多。

手指独立练习:掌握这个技巧需要对钢琴的弹奏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什密特钢琴教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本钢琴指法练习,但是弹过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不可解决的技巧问题都不在是困难的了。李斯特的夜莺就是非常好听的一首小乐曲,但是很多人总也弹不利索,就是手指独立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三六度和弦练习:这个是较难的技巧之一,重要是指法跟手指柔韧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技巧。对于右手较容易练习,3 、6度音阶还能能弹清楚,速度也没问题,但是对于左手,速度跟清楚只能做到1个,3、6度虽然较难弹,但能坚持练习,会有一定收获。

12 代表作品

13 独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 《意大利波尔卡》《升c小调前奏曲》
约翰·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与吉格》
肖邦 《英雄波兰舞曲》《小狗圆舞曲》《夜曲》《革命》等
巴赫 《E调前奏曲》《二部创意》《三部创意》
门德尔松 《春之歌》《婚礼进行曲》等
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小夜曲》等
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德彪西 《月光》《意大利波尔卡》等
舒曼 《梦幻曲》《快乐的农夫》等
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献给爱丽丝》等
柴可夫斯基 《四季套曲》《圣母颂》 《小步舞曲》等
贺绿汀 《牧童短笛》等
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等
理查德·克莱德曼 《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等

14 协奏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 《意大利波尔卡》《升c小调前奏曲》
约翰·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与吉格》
肖邦 《英雄波兰舞曲》《小狗圆舞曲》《夜曲》《革命》等
巴赫 《E调前奏曲》《二部创意》《三部创意》
门德尔松 《春之歌》《婚礼进行曲》等
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小夜曲》等
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德彪西 《月光》《意大利波尔卡》等
舒曼 《梦幻曲》《快乐的农夫》等
贝多芬 《热情奏鸣曲》《悲怆奏鸣曲》《献给爱丽丝》等
柴可夫斯基 《四季套曲》《圣母颂》 《小步舞曲》等
贺绿汀 《牧童短笛》等
莫扎特 《土耳其进行曲》等
理查德·克莱德曼 《梦中的婚礼》《秋日私语》《水边的阿狄丽娜》等

15 乐器分类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莫扎特 27首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
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肖邦 两首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 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
格里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 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
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圣桑 五首钢琴协奏曲

16 早期钢琴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莫扎特 27首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五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5、19、37、58、73)
舒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肖邦 两首钢琴协奏曲
李斯特 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A大调钢琴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 钢琴协奏曲(作品1、18、30)
格里格 a小调钢琴协奏曲
巴托克 钢琴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三首钢琴协奏曲(作品10、16、26)
柴科夫斯基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拉赫马尼诺夫 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30)
圣桑 五首钢琴协奏曲

17 现代钢琴

18 自动钢琴

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

17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乐器制造师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在羽管键琴和古钢琴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钢琴,“B.Cristofori”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钢琴品牌。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弗里(Bartolomeo Cristofori)钢琴制造技术被后人代代传承。

希尔伯曼

希尔伯曼希尔伯曼1711年,意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写了一篇文章介绍这件新的乐器,包括不太准确的机构图解。这篇文章在西欧广泛传播,很多工匠都据此制作钢琴。1726年,德国人管风琴制作师希尔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1753)根据这篇文章也制造了一台钢琴,并加入类似现代钢琴延音踏板的手动音栓,可以扬起琴弦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尔伯曼曾把他制造的钢琴介绍给巴赫,不过巴赫当时并不喜欢它,抱怨高音太弱,动态范围不广。之后希尔伯曼又进行了改进,1747年巴赫访问柏林,试奏并称赞了希尔伯曼的钢琴。希尔伯曼有很多学生,他们对早期钢琴发展有重大的贡献,其中重要的12位,称为“十二门徒”。部分人移居英国,在德语国家和英国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制造流派。

维也纳式击弦机

维也纳式击弦机维也纳式击弦机十八世纪后期,钢琴的制造越来越多。希尔伯曼的学生斯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1728-1792)在德国奥格斯堡开始了钢琴的制作。斯泰因钢琴有一个后向的击槌,比起现代钢琴,对触键力度非常敏感。莫扎特于1777年访问奥格斯堡,并且试奏了斯泰因的钢琴(当时斯泰因钢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钢琴的擒纵机构[escapement]),后来在写给父亲的信里,莫扎特称赞斯泰因钢琴的音质均衡,制造工艺高超,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纵机构。

斯泰因之后进行了改进,发明了Prellmechanik击弦机,加入了擒纵机构,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儿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维也纳继续钢琴制造的生意,他们是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拥有一台Streicher钢琴。同一时期在维也纳还有其他钢琴制造师,包括Anton Walter,他制造的钢琴的音量Streicher钢琴大一些。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时购买了一台Walter钢琴。

还有Conrad Graf(1782-1851),他制造了贝多芬最后使用的钢琴,同时开设了维也纳第一个批量制造钢琴的企业。这些在德语国家发展的钢琴称为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除了三角式,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还有方形钢琴(square piano)。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使用木质框架,每个音有两根琴弦,击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键的白键和黑键的颜色和现代钢琴相反,声音比现代钢琴要弱,对比清晰,混响时间短一些。

19 乐器保养

现代钢琴从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三角钢琴是钢琴最原始的形态,一般都用于音乐会的演奏,是一件笨重的庞然大物。为了解决占地的问题,立式钢琴被发明出来。立式钢琴采用了一种琴弦交错安装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上的要求和音色音量的平衡问题。只要家中有一小块空间,都能安放一台立式钢琴。

无论是三角钢琴还是立式钢琴,其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由: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 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共88个琴键)、踏板机械(包括顶杆 和踏板)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

现代钢琴图册现代钢琴图册(3)钢琴的音域宽广,现代钢琴一般为88键,可达7个多八度,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 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因此有“乐器之王”的称号。

Slide soft system技术简称3S技术,是立式钢琴中最好的革新,由日本东洋钢琴制造株式会社发明,普通立式钢琴是通过改变击弦距离,轻打琴弦来减弱琴音。但使用3S技术的钢琴采用与三角钢琴同样的工作原理,减少被打弦的数量来达到弱音效果。3S技术可使有效打弦速度达到普通钢琴的1.5倍,能够以不次于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时,丝毫不会影响连击的速度。安装有3S技术的立式钢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触键的手感也不会发生变化。

普通的立式钢琴在弱音演奏时不可避免出现手感差的情况,但3S系列钢琴克服了这个难题,它通过打3根弦中的2根,2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来击打的方法来达到弱音的效果。使其不但可以减小音量,而且可以自由的改变音色,让您享受不次于三角钢琴的演奏效果。

十八世纪时钢琴上的张弦是用木框,而琴弦则以铜丝为主,配用铁丝。随着工业的发展,冶炼技术不断提高。一八二五年钢琴弦架开始改用铸铁架(又称“钢板”);又于一八三四年开始装用钢弦; 钢琴除了钢弦之外20%是铸铁支架,之所以叫钢琴是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看到中国的市场,一些欧洲商行引入中国大批钢琴。他们宣传钢琴里面的材料是钢制成的,所以很重。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比较时髦,此后国人便开始习惯称为“钢琴”了。

20 词条图册

自动钢琴图册自动钢琴图册(3)自动钢琴最初形式(出现19世纪末)是在普通钢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极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风琴,有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用足踏风箱鼓风,风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装置于钢琴内部,并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有过两年内生产50万台的纪录;至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钢琴上的音数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施特劳斯都曾为这一乐器写作乐曲,制成纸带,供演奏使用。

钢琴之所以成为乐器大家族中的“王者”,是人类的精神文明及科技文明的发展所赋于它的,钢琴作为乐器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需求,钢琴的发展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精神生活不断发展的状态。钢琴作为物质基础,为音乐家的创作提供了条件,音乐家创造发展的钢琴文化又促进钢琴结构功能的进一步成熟。由此我们说钢琴是钢琴文化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解钢琴、认识钢琴,也就成为了一个音乐人认识钢琴文化的必须了。

通常人们认为钢琴有近300年历史,即1709年由意大利制琴大师B·克里斯托福里所创制的现代钢琴的前身。在以后的200多年,又不断改进完善,方成为我们看到的现代钢琴。然而,钢琴的整个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即现代钢琴出现之前,钢琴已存在了300多年,我们称这一阶段的钢琴为古钢琴。现代钢琴的前身只是1709年古钢琴质的发展与飞跃。若没有古钢琴所发展的“量”的积累,也就不会产生1709年古钢琴“质”的飞跃。

2008-2012年中国钢琴总产量分析2008-2012年中国钢琴总产量分析钢琴的传统市场需求呈现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的钢琴消费量不断增加。全球钢琴制造和消费正从欧美日向新兴市场转移,其中,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钢琴生产国和消费国。

2012年,中国国有企业仍然是钢琴的主要生产主体,生产钢琴达到17.1万架,约占全国钢琴总产量的45%。

随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作为重要的文化娱乐消费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现今世界钢琴生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欧洲地区为全球高端钢琴生产地,而中国钢琴产量排名世界第一,但超过九成是中低端钢琴2010年世界钢琴总产量约为45万架,其中亚洲钢琴总产量约42.7万架,占世界产量的94.89%,中国钢琴产量约占世界钢琴产量的73.33%。

相关百科

返回首页 | 品牌大全 | 品牌排行 | 品牌问答 | 品牌资讯 | 品牌价值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13-2020 品牌门户,牌子123(www.paizi123.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3009020号-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