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基本参数
1 目录
代序 我的诗歌 我的骏马
琛·达木丁苏荣
克鲁伦河
你那缠绵的眼神
植物中的美
爱情
思念
斧头
格萨尔英雄赞
达·纳楚克道尔基
印度女郎
秘密情人
思念
西北山头上
爱情
我的额吉
我的故乡
博·雅布呼朗
图拉河的夜晚多美好
你会来见我
游牧人的秋天
不是因为会唱才要歌唱
降生到斑澜的世界是有因由的
繁星潜入水中
我的诗歌,我的骏马
仁·却诺木
我是喜欢流浪的人
小小训言(之二)
若是时辰已到
致读者
寒夜
爱情
今晨起床……
沙·朵勒玛
不踩你的影子
呵护彼此吧,女人们
心弦震动
生活有爱才幸福
虚伪的世界
忘记,我要忘记你
石人的泪
达·乌日央海
树木
永恒之因
面对微笑一般陈旧的人生……
醒
一生死过多回……
我的生活,是鸟儿
秋天饮马
冬·朝都勒
吝啬鬼一家的传说
关于唯一性的诗
窗外街道上飘着新雪
母亲的信
鸟和祖国
关于贫乏或不贫乏的诗
夜晚
巴·拉哈巴苏荣
那一天
寂静中的喧哗
苍茫的大地吞没月亮的清辉……
默不作声的黑暗……
决裂
爱的保证书
致妻子
桑·乌云
吻你
像是迁遗的秋之营地
你的心
千只鸟的母亲
你找不到画我的笔
误以为
我的忧伤
奥·达什巴勒巴日
活着的时候,互相珍惜吧人们
死亡
我是个穿着白色衣衫的小男孩
像是沙子从手心滑落……
觉
黑狼
雨夜的歌
道·索米娅
今天
在矿里
命
个性
雨
金蛇
目光之火
贡·阿尤日扎 那
死亡的花朵
所谓的明天
关于今天
树叶黄了……
夜半寂静的天空
从深深的雾林中
像是盲人一样……
罗·乌力吉特古斯
在我心中哭泣的千只乌
意义
死亡的预兆和美丽
滴落在眼镜上的泪水
我
佛陀和我
镜子的灵魂
雪巴·嘎拉桑苏和
关于感知的十六行
无题
关上心房
为了诗歌维新的百年之战
小城
在蝴蝶的故乡
空欢喜
高·孟克琪琪格
目光
我画了你
请不要告诉我的妈妈
离开尘世的诗人们
老情人
无法相信
秘密
巴·伊沁浩日烙
旋律
爱
月亮白色闲暇里
请你忘了别人
如读经典诗歌
十月十六日
流淌着,流淌着……
仁·额木槿
因为很爱很爱你
褪去衣衫……
孤独
心灵的天空中……
旧日的
乌鸦会了言语……
自己
译后记
2 内容简介
近些年来,蒙古族诗人、翻译家哈森翻译了蒙古国诗人巴·拉哈巴苏荣的诗选、百余首蒙古国女诗人的作品等,为国内诗歌界展现了世界诗歌的丰富与多样性。近期,由她翻译的《蒙古国文学经典·诗歌卷》出版。在此书中,她收集整理并翻译了共计119首诗歌,展示了蒙古国百年间的诗歌创作场景,从琛·达木丁苏荣、达·纳楚克道尔基、博·雅布呼朗等文豪级的诗人到罗·乌力吉特古斯、巴·嘎拉桑苏和等“70后”诗人,都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是一本值得阅读的诗歌选集。
打开这本诗歌译作,游牧生活与草原的气息扑面而来。艾略特曾谈及:“诗歌在尚未被理解之时就传达自身意味”,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对蒙古国诗歌的阅读正是始于这样的境地。出生于1929年的蒙古国诗人博·雅布呼朗,在《我的诗歌,我的骏马》中这样写到:“我的骏马,我的诗歌/你我的心中有一个秘密的远方!/夜晚的无眠,永不厌倦的诗歌,是从我的心灵站立而生的骏马/毫无吝啬于你我的天赐的灵感……”在博·雅布呼朗的笔下,诗歌既是心灵的舒展,也意味着骏马和远方。研究蒙古诗歌的学者满全在提及蒙古国与内蒙古诗歌的区别时认为:“蒙古国诗歌追求抒情、豪放、自然、淳朴,如同奔跑的野马,飘飘洒洒;内蒙古诗歌追求厚重、深度、精雕细琢,如同规训的猎鹰,刚烈内敛。”
诚然,博·雅布呼朗毫不掩饰自己对诗歌的热情。在这一点上,与蒙古国对诗歌的热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哈森考察蒙古国的诗歌创作状况后认为:“蒙古国是诗歌的王国,每年举行名目繁多的诗歌那达慕,如水晶杯、银杯、金羽杯诗歌大赛等;每有这些诗歌那达慕时,无论男女老少、贫富高低,甘愿屈服于诗神的无穷魅力,齐聚一堂,沉醉在诗歌的殿堂。”
蒙古国女诗人巴·伊沁浩日烙曾两度获得“水晶杯”诗歌竞赛冠军,她在《旋律》中抒发了无限的热情:“我要到亲爱的你身边/化作催泪的草原蓝天到你身边/化作躲藏在云朵后的太阳升腾/化作将无画在有之上的幻景散去/化作将真藏在假里面的讯息化解……”这首诗的女性写作特征尤其明显,尤其是对爱情的高浓度的抒写与表达。事实上,被译者哈森称为“真情的歌者”的蒙古国女性诗人群,在诗歌中以爱情为主要素材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现象,这种炽烈的抒情风格应该是受到了俄苏文学的影响。学者陈岗龙曾指出,蒙古国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后两个阶段是现代文学稳步发展中逐步成熟、不断演变的阶段。由于蒙古国文学对于世界文学的接受以俄文译本为主,因此受到苏俄文学风格的影响很大。
2009年,37岁的女诗人罗·乌力吉特古斯在《滴落在眼镜上的泪水》中写到:“自‘我’产生的痛苦的碎片/虽像干涸在笔尖的墨水一般沉重/落在我红色镜框的镜片上/盈盈地凝视着我不躲闪/好似‘原谅吧,原谅一切吧/就这样原谅吧!’/远古的、苍老的话语/英魂苏醒一般”。如果从语言的艺术来看,这种借由日常经验指向内心的隐喻无疑是丰盈的。
当然,《蒙古国文学经典·诗歌卷》中也不乏民族抒情诗,比如1933年,达·纳楚克道尔基在《我的故乡》中如是歌颂蒙古故乡:“摇篮似的大山怀抱着长眠的祖先/慈祥的草原哺育生生不息的子孙/健壮牛羊遍布在水草丰美的牧场/你是我们蒙古人世代爱恋的家园/这是我生长的地方美丽的蒙古故乡”。在诗中,不难看到写作者对故乡充满深情的回望与歌颂。安东尼·D.史密斯曾经讨论过民族主义者的文化想象:“英雄们的开拓奋进、各路先贤和传奇故事都在这块土地上发生……有哪种民族主义会不对为各路神灵所保佑的,‘我们自己的’山川河流、湖泊平原的独特壮美称颂备至?”诚然,蒙古国诗人对于故乡的抒情正是集中在这一点,风景作为象征物内置于诗歌写作中,对“祖先——子孙”这样随着时间序列而进行的血脉延续投入了较多的情感,从而实现对蒙古国的歌颂。
冬·朝都勒的叙事诗别具特色,他写有长诗《吝啬鬼一家的传说》,讲述了蒙古的一个“吝啬”的富人是如何将自家的儿子和骏马送上抗战前线的故事。在故事的开端,诗人极力渲染了这家人的富有与节约:“他们家的羊群多得覆盖整座大山,他们家的马群多得装满整个山谷/世代相传的巴音——吝啬鬼家族/像低垂的庞大云系生活在这片草原”。而在故事的末尾,则是无尽的悲伤:“当号角声响起,战友们出发时/吝啬鬼家的两个男儿充当了前锋/……像是不会倒下的山一般的俩小伙/太阳升起时分,双双倒在了战场”。如果单独看故事的脉络,与俄苏文学中的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而在本诗中的铺陈和种种修辞,又指向了蒙古国文学的极具浪漫奔放的叙事风格。
1940年出生的达·乌日央海,也曾多次在“水晶杯”大赛中夺冠,可谓蒙古国诗歌那达慕中的“常胜将军”。他在《树木》一诗中写到:“叶子的喧嚣是你的话语吗?还是风的话语?/撩动秋日怅惘的寂静,是你的宁静吗?还是了无踪影的鸟儿留下的空隙?/秋日驼羔绒毛一般的颜色/是你的颜色吗?还是生锈的雨之颜色?”在诗人的笔下,似乎风景有着极其强烈的不限定性,无论是“风”的话语,还是“生锈的雨”,都是异质性的修辞,诗人极其自然地将抒情的意象铺陈开来,用自我言说式的词汇来摹写风景与具有共通性的日常经验。
前面提到的诗人博·雅布呼朗,在蒙古国诗歌界有着很高的地位。他写于1957年的《图拉河的夜晚多美好》也透露出了浓郁的地方性经验:“图拉河的夜晚多美好/波光旖旎流水绵绵/两只黄鸭相伴游水面/闻声远方忽而鸣叫”。图拉河是蒙古中北部的一条河流,流经乌兰巴托,被称为蒙古国的母亲河。诗人歌颂了图拉河的风景,实质上是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值得提出的是,哈森对这首诗的形式翻译处理得当,平衡的句式加之整体押韵,更加体现了民谣风格。
在这样的阅读经验中,不难确定,蒙古国诗歌的风格总体是浪漫主义式的,直白的表达并不囿于形式。作为仅有10年汉语诗歌创作经验的蒙古族诗人,哈森对于蒙古国诗歌翻译的把握无疑是比较精妙和贴切的。
3 作者简介
哈森,蒙古族,女,70后,现居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理事、中国翻译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届高研班学员,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应邀诗人。
译著有《巴·拉哈巴苏荣诗选》、《满巴扎仓》、《蒙古国文学经典——诗歌卷》,著作有《通往巴别塔的路上》、《风的印记》等。《人民文学》、《世界文学》、《诗刊》、《民族文学》、《花的原野》等大型期刊上发表文学翻译作品、汉蒙原创诗歌与文艺评论300余万字。曾获两次“朵日纳”文学奖,《民族文学》年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