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耐克,你能想到什么?“乔丹,气垫鞋,Just do it!”这些都是令耐克成为一家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公司的核心产品。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作为美国主流文化中重要符号的耐克,在初创期经历过多次生死抉择。80岁的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在2016年的时候用一本亲笔自传——《鞋狗》,讲述了耐克“从0到1”的故事。透过这本书,他给耐克留下了3个最宝贵的信条,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怀揣梦想的小镇青年是如何用“耐克”创造奇迹的。
奈特从小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在大学里练习跑步时,经常向教练包尔门抱怨美国从没有生产过一双真正好的运动鞋。毕业之后他先去读了商学院,后来成了一名会计。但对于跑步的热爱,让他开始痴迷于日本生产的Onitsuke Tiger 运动鞋,于是他不顾父母的反对开始在家乡小镇上贩卖Onitsuke Tiger。那是一个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开始——他一个人开着自己的小破车,把几十双运动鞋放在后备箱里,到各个运动会场馆外面叫卖。1964年,奈特与他的教练包尔门各出资500美元,成立了运动鞋公司,取名为Nike,源自希腊语,喻胜利之意。
公司初创时期,奈特就经常认为美国本土设计的运动鞋将会潜力无穷。于是70年代初,他开始着手落实自行设计鞋子的构想。不过,最初奈特还是决定先借助日本的生产经验,1972年奈特与日本方面签定第一张合约,正式生产完全由美国设计的Nike运动鞋。